流金漳浦的好食光……

舌尖漳浦
2024-12-26
来源:海博TV、福建发布、《寻味八闽》,部分图片来源网络
图片


流金漳浦的好食光


作者:陈文波、吴军


漳浦是个古县,有历史的地方,总有一些名人,也有一些故事,让一些食物成为地理标志产品,比如石榴填鸭、乌石荔枝、杜浔酥糖……

图片

石榴填鸭是漳浦的首屈一指的地标性美食,也是漳浦人待客宴席必上的一道菜肴。回溯起来,这道美食也有200年的历史了,填鸭本为北方食俗,清朝时,漳浦人蔡新官至宰相,是他将填鸭引进家乡漳浦。闽南地区素来流行咸水鸭,漳浦的石榴填鸭变烤为煮,既有咸水鸭的特色,又有北京烤鸭的风味,肉质清甜,肥而不腻。填鸭最美味的部位要数鸭肝,脂肪的增加,让填鸭肝变得软嫩,被称为“粉肝”。

图片

一盘好吃的石榴填鸭,肥瘦刚好,香甜,肉质韧而不柴,这功底在于煮鸭的火候。制作石榴填鸭纯粹用白水煮,时间要恰到好处,不宜过长。煮熟之后,再用盐、五香粉等调料抹在鸭肉上,白斩即可食用。

图片

名气是相互的,绿豆糕本为常见之物,一旦换了一个名字,就身价百倍了。

这绿豆糕产自漳浦旧镇,今天被称为“翰林糕”。清雍正年间,旧镇出了一个叫张先跻的读书人,当了翰林院庶吉士,荣归故里。高门大户,自有精细茶点,他们家用绿豆、饴糖、鸡蛋、白糖、糯米粉等佐以香油制作了一种糕点,以之待客,这种糕点香甜酥脆,很受欢迎,名声不胫而走。按照民间的说法,这糕点让吃遍了山珍海味的皇太后尝了之后,很是喜欢,太后高兴,皇帝自然高兴,于是御赐得名“翰林糕”,从而成为闻名遐迩的闽南糕点。

绿豆糕原为草根食物,加上“翰林”二字,让食物多了几分文气,也多了几分讲究。不过,一两百年的老食品能流传至今,也有其存在的理由,价廉物美还是硬道理。

图片

一些食物能否成为地理标志,靠的不仅仅是独特性,还要看它们的普及性。衡量的办法,就是到街上走一圈。

图片

在漳浦的街上走一趟,最多的小吃就是肉圆。漳浦的肉圆是由猪肉制成,爽口脆弹,劲道十足。传统的肉圆为手工制作,要打肉,得花不少力气。如今,漳浦肉圆的发展与时俱进,在传承传统手工艺的同时不断创新发展,口味更加多元。但不管怎么变,只要漳浦的肉圆与扁食一起出现,便是漳浦人的一道乡愁小吃。


阅读2242
分享
下一篇:这是最后一篇
上一篇:这是第一篇
写下您的评论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