依山傍海的六鳌,藏着这些让人念念不忘的四色美食

舌尖漳浦
2025-09-01
来源:鳌岛小徐 ,作者宇游徐徐


近日

小编收到一篇读者投稿

在朴实的文字中

满含对家乡的深切眷恋

尤其字里行间藏着不少家乡美食记忆

一起来品读这份深情吧!






六鳌四色美食








作者:徐以成

我的家乡六鳌是个风水宝地,半岛乡村,依山傍海,四季如春。闽南神韵,闲居佳境,民风淳朴,古朴典雅,却又不乏现代气息。


微信图片_20240109154957.jpg


我离开家乡六鳌已经20多个年头了,但那里的人和事永远不可能忘记,最念念不忘的是家乡六鳌的“四色”美食:红黑白蓝

一方水土养一方人,六鳌的“四色”美食来自大自然赐予六鳌人民的独特所在,或海里或地里,今日且让我一一道来。


微信图片_20250104102312.jpg


一、“红”:红薯

DSC04301.JPG

红薯,即地瓜,闽南语称之为“番薯”。六鳌镇地属亚热带,毗邻大海,有大片的沙地十分适合种植红薯。在那还比较贫穷的儿时年代,红薯是每个六鳌人挥之不去的餐桌记忆,基本上是一日三餐的代名词。那时候,米饭是奢侈的东西,只有少数富裕的家庭吃得起,多数家庭只在祭祀和重要节日才舍得做米饭吃。

平时,基本是以大量红薯,掺加一丁点大米,做成的红薯粥或饭。吃过饭又不顶饿,那些兄弟姐妹多的家庭,常常抢饭吃,做不到管饱。在那经常挨饿、吃了上顿盼着下顿的日子里,红薯粥成了**的慰籍。


地瓜粥.jpg


红薯不单是给人当主食,同时在农村家家都会养猪,也靠它为食。通常,把红薯掺杂红薯叶、野菜、米糠之类做成猪食来喂养家猪。即便是猪食,也经常逃不过我们饥不择食的“黑手”,我就曾多次从猪食里面捞出那小得可怜的红薯洗了吃。

红薯的吃法,除了以条状、块状混入稀饭外,还有整个以一锅煮的形式,做成水煮红薯。当然还有大家熟知的烤红薯。这比稀粥下的红薯显得好吃不少,这些在小时候都是常规的操作。在断炊揭不开锅的困苦时刻,连猪吃的红薯叶也成了人的饭食,那又苦又涩的红薯藤叶,端到现在的小孩面前,恐怕是打死也吃不下去。


漳浦美食_8.JPG


六鳌红薯较为高级的做法,就是做成红薯粉。做法比较费时费力,就是先把红薯磨成粉状,再以一个细网状的袋子包装,经过在清水中反复多遍挤压、冲洗,只留下淀粉物,最后日晒干燥后装入容器存放。红薯粉一般用来油炸食物外裹之用,还是六鳌人最常制作的海蛎煎的必备原料。


4fed09db-bcee-4ace-b5c6-1e99c24ac602.png


家乡的红薯,小时候是令多少人嫌弃的食物,如今三十年过去了,它反而摇身一变成了宝贝疙瘩。六鳌沙地产出的红薯香甜,淀粉含量大,品质较佳,现在已经是当地一宝,也成功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,网上一直有很好的销量。外地慕名而来的游客,到了这里也都会必点这道美食。不得不感叹,儿时最普通的红薯,有朝一日居然成了贵族美食,真可谓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。






二、“黑”:紫菜


紫菜2.jpg







六鳌紫菜

六鳌人靠海吃海,餐桌上自然少不了海洋里的宝贝。其中比较排得上场面的,就是紫菜了,如今它也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。紫菜是一种海藻类植物,因呈紫黑褐色状而得名。

人工养殖紫菜,是六鳌讨海人的一大支柱产业。养殖紫菜是个苦累活儿,从岸上育苗、深海放养,到收成收割、加工成品,再到运输销售,全是体力活,雇工成本也不低。养殖紫菜经常还要看天吃饭,祈祷海洋气候顺心顺意(比如台风亦有致命影响)。紫菜的长成自然不易,但其美味倒是毋庸置疑的,口感细腻,回味无穷。



和烟酒一样的,紫菜有档次高低之分,首次从海里收上来的称为“头水”紫菜,品质口感为**,自然也最为抢手,价格也最贵。“头水”紫菜是人们往来礼送、招待贵客的首选,有档次有面子。往后送回大海再生长收获上来的就是二水,三水,四水……,依次递降直至自然停产(通常到七八水左右)。

到了秋冬之际,是紫菜收获的季节,紫菜通常剪下来后,进行必要的除沙清洗,然后摊成圆饼形状,日晒或者烘干后,即为成品。小时候,因当地没有规模化加工厂,养殖户们通常是人工洗菜和日晒居多,这样产出的紫菜可**保持原有风味,更显香甜,但**缺点是细沙粒残留较多,吃的时候免不了口齿嘎吱作响。




紫菜是居家饮食和待客必备佳肴,吃法比较固定,要么水煮要么油煎。水煮的紫菜做法较为普遍,通常取若干片日晒的“头水”紫菜饼,先简单油煎至显金黄状,然后撕成小片(否则水煮后紫菜太长会噎人)等待下锅。随后把要加入的辅料食材,比如五花肉、海蛎、虾仁、包菜等先以水煮,水开时放入油煎过的紫菜,加些蒜头,盖锅稍焖煮几分钟后,一道香喷喷的紫菜美食就做成了。


紫菜3.jpg


当然,在没有那么多料或者嫌烹煮麻烦的情况下,油煎的紫菜本身就已经可以食用了,简朴的吃法,口味也同样让人吃了还想吃,以至于食用过量上火也不足为奇。此外,若是紫菜刚刚收割洗净,还没日晒的原生态湿紫菜,直接进行烹调焖煮成紫菜煲,则更加原汁原味,让小时候的我们吃到撑肚子还欲罢不能。不过因为紫菜易烂,通常要尽快加工晒干,吃湿紫菜的时机也寥寥无几。




三、“白”:白萝卜干



微信图片_20250827111957_171_186.jpg

萝卜干

六鳌新鲜腌制的白萝卜干用地道的闽南语叫做“菜脯”,而储存年份久的称为“老菜脯”或“旧菜脯”。

菜脯的做法也不复杂。以小时候我们经常被妈妈逼迫帮忙做过的脚踩式腌制菜脯为例,先把洗净的白萝卜整个或对半切成两片放入桶里,一层萝卜放一层海盐,每天日晒,萝卜缩水后体积变小,再用脚踩压实,然后重复日晒、放盐、踩压等步骤,多日的制作最终成了即食的菜脯。


微信图片_20250827113413_173_186.jpg


新制成的菜脯,食用价值已经显现了,但菜脯以年份长短论英雄,老菜脯也称“赛人参”,老人们喜欢把菜脯以大缸(坛)密封放置,存放越久越值钱,十年以上的老菜脯会由原有金黄色自然发酵成乌黑色,并自然出油,这样的菜脯就成为国宝级的存在了。当陈年老菜脯开封之时,那溢出来的香味让人立马有吃稀饭的食欲,而对于不了解这个食品的人,则或许会觉得闻不习惯想要作呕。


菜脯1.png


菜脯的主要作用是拌稀饭即食或者充当煮菜的调料。在物质匮乏的年代,菜脯是就着稀饭吃的简单下饭菜,是小时候吃到怕的食物。其更大的价值,通常在做肉食炖汤时,充当绝佳的辅料。

本人多年来最为惦记的美味菜肴是菜脯煎蛋、菜脯煮猪肚。现在,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,制作菜脯的人越来越少了,那十几年、二十年以上的老菜脯,更像是稀世老古董,已经不多见了。离开家乡这么多年,我也很少吃菜脯,但那家乡的滋味、妈妈的味道、儿时的记忆,却是永远回味无穷的。





四、“蓝”:巴浪鱼干
微信图片_20250827145623_175_186.jpg

巴浪鱼是闽南和潮汕地区的通俗叫法,它的学名叫“蓝圆鲹”。顾名思义,巴浪鱼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其明显的蓝色表皮。在我的家乡六鳌,巴浪鱼较为容易捕捞到,其肉多刺少,物美价廉,相对于其它海产品来说,性价比高,是农村人餐桌上的常见菜肴。


图:漳州文旅

巴浪鱼做成鱼干后,吃着嚼劲十足,越嚼越感香甜,深受讨海人和庄稼人的喜爱。高端的食材往往只需要最简单的烹饪方式,把捕捞上来的巴浪鱼干简单开膛破肚,煮熟后晒(烘)干就完工了。当然,作为商品,商家还会贴心地帮消费者把巴浪鱼干中的**主骨去除后包装出售。巴浪鱼干和菜脯的作用类似,最初也是吃稀饭的辅食,是最便利的下酒菜、品茶配料和小零食,现在则是六鳌最常见的土特产之一。

你好六鳌
640.jpg
640 (1).jpg


值得一提的是,巴浪鱼还因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一席话而声名远播。2024年10月,习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,曾回忆说道“在福建工作的时候……巴浪鱼干配稀饭的滋味,至今仍回味无穷”,这也印证了闽南地区长久以来存在的一个饮食习惯。


图:漳州文旅



不可否认,小时候物资匮乏,家境贫穷,人们对吃也不挑剔,不如现在人这么幸福和讲究,各种山珍海味随心所欲地吃,做法吃法花样繁多,但我敢肯定,家乡的这“四色”美食,无论到什么时候,都会是六鳌人的最爱,这是风土人情和文化传统的基因使然。偶尔重回家乡,我不稀罕吃所谓的龙虾鲍鱼,只要能来烤红薯一个、煎紫菜一层、老菜脯一根、巴浪鱼干一尾,就是**的满足了。细细品尝这些地道的红黑白蓝六鳌土菜,能够让我瞬间找回儿时的味道和记忆,这无疑是对我这个六鳌人**的犒劳。

END
爱家乡的漳浦人赶紧将家乡的美食转发出去,让更多人知道!


阅读2614
分享
下一篇:这是最后一篇
上一篇:这是第一篇
写下您的评论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