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古郡,文风鼎盛——府前唐街的前世今生(上)

漳浦晨报
2022-04-18
来源:漳浦晨报

图片

图片


图片

漳浦,素有“金漳浦”之美誉,文化积淀深厚、历代人才辈出。唐垂拱二年(686)设漳州,并置漳浦、怀恩二县;开元四年(716)州、县治一并移设于李澳川,即今漳浦县城地方;贞元二年(786)州治移设龙溪县(今芗城区),县治仍旧延续至今。

自唐以来,绥安镇就一直是漳浦县治所在地,是漳浦的政治、经济、文化中心,人杰地灵,特别是明清以来,更是文风鼎盛。迄今1300多年,漳浦留下众多的文物古迹。据不完全统计,全县现有县级以上文保单位169处,其中国家重点文保单位5处,省级文保单位16处,县级文保单位148处,其中绥安镇的府前唐街更是千年漳浦的政治、经济、文化中心的汇集之地,这里聚集了多个名胜古迹及名人贤士故居。


漳浦旧县衙

漳浦旧县衙,建置于唐垂拱二年(686),作为漳浦县署衙门沿用了一千三百多年,是闽南地区最古老的政府办公场所。

图片


戒石亭里的戒石正面镂刻“民之父母”四个篆字,背面镂刻“尔俸尔禄,民膏民脂。下民易虐,上天难欺”十六个小楷字。而原戒石碑现存于县博物馆。

图片


图片
图片

城隍庙

城隍庙位于南大街,始建于宋代,明代重建,弘治五年(1492)重修。清同治间,太平军部曾驻扎于此;1949年,漳浦县和平解放在此地谈判;2000年漳浦城隍庙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。

图片


庙中保存一只清雍正年间的大型青石浮雕香炉,正殿上方悬挂“善恶分明”匾额。至今民间还传着“城隍公不敢坐殿”的故事。

图片

城隍公不敢坐殿

明宪宗成化年间,居住于城隍庙旁的詹惠与邻居小朋友玩耍,一个有钱的孩子笔墨丢失,怀疑家道贫穷的詹惠偷了。詹惠受冤,一起至城隍庙烧香掷杯笅说:“城隍公城隍公,如果是我偷的你尚杯城。”(漳浦寺庙掷杯笅占卜结果的三种形式,尚杯:是、阴杯:否、笑杯:中;)。而此时城隍公出差,其下属记住城隍公的叮嘱“顺从贵气人家的要求”,咔嚓,尚杯,气坏了詹惠。他撩起城隍公的衣袖,提笔写道:“城隍不公,城隍不通,发配山东。”等到城隍回来,一看命格带贵的詹惠成命已下达,不敢违抗,到山东去了。

乾隆年间,蔡新请求还乡伺奉老母。一天梦中,依稀看见一位老者诉说“小神漳浦城隍,庙址四周都是显达府邸,东是詹御史,西是尚书府,南边是高夫子,北是蔡相府。小神已被詹御史发配在山东,现在不敢在城隍庙坐殿。”蔡相醒后,经过一番深思,连夜写奏章,乞请乾隆皇帝加封漳浦城隍公为威灵王、加封双头庙土地公为站南王,获准。从此,城隍公又回到城隍庙。





图片
图片

高东溪祠

高东溪祠,位于城隍庙隔壁,是县级文物保护单位。始建于南宋,明成化十四年(1478)重建。

图片


高登,号东溪,是漳浦县“忠、孝、廉、节”四圣贤中“孝”的楷模,“忠孝两全”的高义精神代代相传,被漳浦人尊称为“高夫子”,与岳飞是儿女亲家。他“获鹿感鱼”的孝心故事在民间传说已有八百多年了,成为千古佳话。

听说漳浦县城府前街与西街交界处的“鹿市头”还跟高东溪有关呢。

图片
“获鹿感鱼”

获鹿

有一次,高母病了,很想饮鹿肉汤高登无钱买鹿肉,焦灼得一夜难入睡。次日清早,高登忽听门外有蟋蟋声,开门一见,远处有只老虎正回头向山岗奔跑,门口却有一只小鹿喘息急促地闯进屋内,走到高母床前,哟哟悲鸣。高母见这可怜又可爱的小鹿,就问高登:“清晨那来的鹿?”答:“老虎噙来放在门口,想是赠给老母作醒神汤的。”老母想了想说:“我见其生不忍见其死,闻其声不忍食其肉。”于是把小鹿养在家里。这鹿机警异常,东溪每当上市买菜它总是形影不离。后来竟能替主人上街买东西了。只要把欲购的物品名称及数量写在纸上,连钱放在竹篮里,将竹篮挂在鹿角上就行。商家一看,便知道这是高家的鹿,如数办好物品吊在鹿角上,从未差错。这就是“鹿市头的由来”。

感鱼

相传某年,高登到江苏松江县,此地松江鲈鱼以美味闻名。高登每吃鲜美的松江鲈鱼,心里总想要把鲈鱼寄给老母尝一尝。松江距漳浦千里之遥,他想了一个办法,买了一条鲜活的鲈鱼,把家书装入小竹筒内,密封双口系在鲈鱼鳍上,然后把鱼放入松江。后来,这条鲈鱼竟然游到高夫子家乡的杜浔港,让一位渔翁网获。渔翁一看高夫子的家书,连鱼带信马上送达高母。高母一看家书,明白高夫子的用心,心里很高兴。她便对渔翁说:“松江鲈是漳浦所无,我不忍心吃它,让它在杜浔港生养繁衍,以造福群众才是劳你老翁把它放回网获处吧!"渔翁听了连连点头称是,就把这条鱼放回杜浔港。从此,漳浦杜浔港就有如松江的四鳃鲈鱼了。





图片
图片

漳浦文庙

而在其附近的漳浦文庙,始建于南宋庆元四年(1198),历代均有修整,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。1979年8月,漳浦文庙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;2005年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:2006年被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图片


图片

漳浦文庙是1937年震惊全国的“漳浦事件”旧址之一。

图片

漳浦事件

1937年2月,中共闽粤边特委和中国工农红军闽南独立第三团(简称红三团,此时已改称为中国人民抗日红军闽南第三支队)为了国家存亡、民族大义,主动向国民党当局提出停止内战、合作抗日的主张。并于6月26日与驻闽南的广东军157师订立“六·二六”政治协定,决定将“红三团”及漳州人民抗日义勇军改编为福建省保安大队。7月11日,红三团按照157师的指令进入漳浦县城接受点编,驻扎在漳浦县城孔子庙(即文庙)。7月16日早,国民党军157师驻漳浦旅长李崇纲以点名发饷为名,用荷枪实弹的 16 个连的兵力埋伏在县城体育场,将在体育场集中的近千名红军指战员包围并全部缴械,被缴械后的红军即被关押在孔子庙。157师背信弃义,一手制造了震惊全国的“漳浦事件”(亦称“何鸣事件”。当晚,百余名红军伺机逃离文庙,在中共漳浦县委的接应下,聚集在大南坂清泉岩重整红军抗日武装,重建红三团,卢胜任团长。之后,在毛泽东同志的关注和党中央的努力下“漳浦事件”最终得到妥善解决,闽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局面才得以形成。重建后的红三团编入新四军,于1938年2月开赴抗日前线。





图片
图片

静凉阁

静凉阁,建于宋代,历代均有修葺。静凉阁又名水阁、风露香建于宋代历代均有修葺。水阁内有池、桥、亭,又有雅室数间阁中遍种梅树,罗列着太湖石,其中一块石上刻对联一副:“半池月皎夜常昼,榻风清夏亦秋”景色幽美,为历代文人雅士游憩之所。

图片


居于准提室巷内的陈梧,其府第与西水门外的静凉阁仅隔一道城墙。陈梧为明嘉靖二十年(1541)的进士,在任期间因严肃执法得罪人,从而被罢官。归家后,壮志未酬,心情抑郁常至静凉阁玩赏散心。嘉靖三十七年(1558年),知县刘钦命重建城堆,陈梧建议把城墙移至溪边,这样,静凉阁被围入城中,与陈梧府第近在咫尺便利于夜间至静凉阁吟诗赏月。


图片
图片




詹御史祠

詹惠为明正德三年(1508)进士,官南京御史,詹御史祠也是此处。在詹氏祠堂的堂上,悬挂一副书写“钦命南郊”、“代天巡狩”的天灯。

图片


詹惠在任时期,得知家乡常闹旱灾,民众贫困,筑詹厝陂惠及民众;他居住西庵时,见沿海百姓深受倭寇侵害,筑堡垒御倭寇,保护百姓的安危;他倡导赞助办学,兴学重教,重品育人;林家侵权占詹家林地,受林廷果之侄孝心感动,他虚怀若谷,不计前嫌,将其千金许配给林廷果之侄,与“冤家”结亲。


图片
图片

“西街李老爷”

李瑞和,绥西西街人,是黄道周的学生,世称“西街李老爷”。其祖父约于宋末元初迁入漳浦县治李澳川,即绥安,隐居于李姓族氏之中。明崇祯七年(1634)进士,官至松江府推官、两浙巡盐御史。他理政有方,治理公务公开公正,对下属要求和管理十分严格,深受百姓爱戴。康熙二十五年(1686),他卒于家中,被县邑列为18位以进士享眉寿之一。


图片
图片

“南叶北林”

叶穆,家居西大街西塔巷(后称为准提室巷),明景泰四年举人,官河间府同知;其弟叶谐,宜官同知。纵观漳浦叶氏,明景泰间叶穆开先登科,继而文武仕宦蝉联,成为漳浦县的望族,与北街顶段港头林士章探花府(后称尚书府)并称“南叶北林”,可见当时的盛况。

图片

△图源自《尚书探花林士章》


林士章,探花、南京礼部尚书,回漳浦之后,在府前街建起了尚书府。他勤于政事,忠于职守,深得万历皇帝的敬重,赐予“忠爱”匾额,褒彰其忠君爱国的品德,后世称之为“忠爱公”。

图片
图片

△图源自《尚书探花林士章》


林绍祖,是林士章的玄孙,居于北街顶段港头林士章探花府(后称尚书府)内。清康熙三十九年进士,官吏部员外郎。在醴陵任职期间,百姓安居乐业,经济蓬勃发展,政绩显著、名声远播。在家乡重视人才的培养,重视教化,以“为人臣止于忠,为人子止于孝,与朋友交止于信,兄弟相处止于悌”为座右铭。






蔡新府第

蔡新府第,始建于清代,是文华殿大学士蔡新79岁时原官致仕,到93岁逝世期间居住的的府邸,民间称之为蔡相府。

2017年新修缮的蔡新府邸,两侧厢房被建设成漳浦剪纸传习所、两帝师传统文化家庭建设基地,这里也逐渐成为研究、交流、弘扬两帝师文化的平台。

图片


蔡相府邸整体建筑坐北朝南,砖红色的瓦片,燕尾翘脊,具有浓烈的闽南建筑特色,屋内挂有乾隆书“武库耆英”“黄扉宿彦”“盛世耆英”,嘉庆书“绿野恒春”等匾额。

图片

蔡新,清乾隆元年(1736年)进士,历任工、刑、兵、礼、吏五部尚书,上书房总师傅,文华殿大学士,家太子太师衔,卒赠太傅。因蔡相的为人谦逊、胸襟开阔,影响一代漳浦百姓,流传“终公在世,漳浦民无滋事者”。




从旧县衙到蔡相府第,经历了1000多年的时间,演绎着漳浦古县城的繁华。而如今,政府加强对古建筑进行维护修葺,让府前唐街重焕光彩,再续千年古韵。




(整理自《漳浦历史人物传略》、《漳浦村社要览》、《漳浦县志》、《漳浦古村落》、《漳浦寺庙志》)

未完待续
……


(漳浦晨报原创文章,其他公众号未经授权不得转载)


阅读1088
分享
下一篇:这是最后一篇
上一篇:这是第一篇
写下您的评论吧